過去一談設備管理,大家都認為是設備在生產過程中的管理,往往忽視設備在進入企業之前和進入企業過程中的管理。我們將這一管理過程稱為設備的前期管理。
所謂的前期管理也叫設備的前半生管理,包括設備的規劃、設計、選型、購置、制造、安裝調試、驗收、初期管理等內容。后期管理也叫設備的后半生管理,包括使用、維護、檢修、改造、更新、報廢等內容。前期管理與后期管理總體構成設備全壽命周期管理。
企業忽視設備前期管理,主要表現在下面幾個方面:
1.缺乏科學的前期管理流程和決策體系,認為前期管理不過就是買設備,上網了解一下信息,找幾家供應商做做性價比或者招投標,選購一款合適的設備就行了;
2.設備前期管理執行者與使用維護者脫節,使用者未能參與設備前期管理,買設備的不用設備,用設備的不買設備,因此前期管理總未考慮設備的后半生使用、維護、修理和技術服務,包括設備易損件的準備等問題;
3.低價采購常常為企業的主導策略,所謂的貨比三家主要是比價格,往往忽視了設備的可靠性、可維修性、安全環保性等重要指標;
4.設備前期管理的決策人員構成比較隨意,以某些具有管理權力的領導為主,缺乏科學性,人員知識結構和經驗的缺失往往導致前期管理的失誤。
記得某些地方政府官員為了提升本地區的GDP水平,常??吹狡渌貐^上什么項目,或者被一些外國人忽悠,在80、90年代各地都上馬了一批"三拍"項目,上的快,下的也快。所謂"三拍"就是先拍腦袋--想當然,缺乏論證和可行性研究,再拍胸脯--許愿,承諾,以自己在政府里的話語權讓國有銀行籌集資金,盲目上馬;最后拍屁股--上馬之后發現不妙,沒效益甚至虧損,銀行借貸無法償還,成為壞賬,拍屁股走人。某大城市當時投入200億,分別上了個乙烯和汽車項目。乙烯投產后,由于市場和規模效益不行,每噸產品虧損幾百元,只得停產;汽車因為在市場不受歡迎,生產才不到10萬輛,就終止生產。這可能是最典型的前期管理失誤。
筆者記得有一次到西北的一個大油氣田,發現晚上的巨大的火炬映紅了半邊天。詢問到底是怎么回事,他們說是因為油氣分離裝置的法蘭泄漏,只好把高壓天然氣釋放出來,并點燃。因為如果不點燃,一方面會污染周圍的空氣,還可能引起周圍起火或者爆炸。我問一天會燒掉多少天然氣,他們告訴我,大概燒掉的天然氣相當買一部奧迪轎車吧。我到達這個油氣田時,這場大火已經燃燒了30天,據說再有20天也不能處理完。我問道,這是哪里制造的設備,為什么買這樣的設備。他們告訴我,因為是招標采購,當時淘汰掉不合格的設備供應商,留下幾家評標,按照財務部門要求低價中標的程序,就選擇了這個最便宜,但是可靠性最差的設備。當時參加評標的一些干部眼見如此,也無可奈何,因為程序的結果就是這樣嘛。如果多說話,又可能被懷疑與某家供應商有貓膩,所以都無言。也許,當時節約的費用不足購買一部奧迪轎車,如今的損失估計要超過50部奧迪車。這個例子實在發人深省。
通過以上例子我們可以看出,招投標的做法沒有錯誤,可以公開、透明,避免黑箱操作和采購腐敗,但決策程序應該設計得更科學。這個例子不僅僅反映了招投標的問題,還告訴我們,設備的前期管理的確不能忽視!
在企業設備前期管理中,存在著很多需要研究和科學設計的內容,包括設備的規劃與企業發展規劃的匹配性,設備與工藝流程的可行性研究,招投標選型決策指標和模型研究,設備投資分析和壽命周期費用評價分析,設備采購的合同管理,設備的監造,設備的安裝調試,分體空載試車,空載聯動試車,分體負荷試車,負荷聯動試車,設備的竣工報告和總體驗收體系設計,生產準備和開工管理,設備運行初期管理等等。
當然,對于一些離散、非流程、小型設備,上述的管理似乎過于復雜,有些用高射炮打蚊子的感覺,但對于投資巨大、裝置密集、資金密集、技術密集以及全自動化的流程設備,上述的前期管理就不僅必要,而且具有重要的意義了。
設備的技術更新與設備前期管理緊密相關,BP公司在墨西哥灣的石油管道泄漏,造成的環境和經濟影響巨大。如果能夠及時淘汰老舊的設備,雖然增加了企業投資,但也許消除了日后的損失。日本3.11地震海嘯,造成福島等處核電站爆炸、泄漏,據報道這是40年的老堆型了,如果能夠及時淘汰和更新,科學有序的拆除不安全的設施,引進更安全可靠的新設備,或者考慮到安全加固和意外災害處理手段,也許不至于造成如此巨大的影響和損失??傊?,設備的前期管理關系著企業生產期的平穩、安全、優質運行,關系到企業的競爭力,也關系到周邊社區的安全和環保。
設備的前期管理的確不可掉以輕心!